健康是什么:健康应该如何定义—Day3

Monday, March 9, 2020

米尔德丽德,布拉克斯特

健康是什么

916

3/9/2020 9:53:00 PM

“健康”是什么?医生和患者的理解和定义都不尽相同,而且,还会因时间和地点不同而变化。最常见的一种定义,就是将健康视为一种生命的正常状态(常态),相反,偏离常态就被认为是生病(不再健康)了。因此,人们常常把疾病定义为不正常或者受到损伤——生理(功能)上、生化(代谢)上的,或者心理上的一一在20世纪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这是一种对健康与疾病的主流理解。于是,当一般人被问及健康如何定义时,直截了当的回答通常是:健康就是没病。在临床医学中,检测和验证这种状况的手段就是一大堆不断刷新的检查项目和正常值,从体型到体重,从血压、肺活量到肝功能,涉及身体的每一个系统和器官。

但是,这种定义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什么才是“正常”?相对什么而言是正常,相对谁来说是正常(临床上用的正常值通常都是针对特定的年龄与性别而言,除此之外别无他用)?“正常”可以有许多种解释:平均值,最具有代表性的,最常见的数值,或者是统计学意义下正态分布人群的中间值,某种习以为常的状态,或者指生命最佳状态下的理想值。“正常值”究竟指的是平均值,还是理想值?这令人颇费思量。应该指出,现实生活中,健康的“完美”状态(巅峰状态)不仅是难以企及的,而且也是不必刻意追求的。正如希波克拉底箴言中所言:

在体育竞技中,完美状态(最高、最快、最强的巅峰状态)总是处在一种不确定的变化之中。这种状态无法持续维持或者在非竞技状态下保留,而且,从完美状态向更佳状态转变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变的话,也只能是变得越来越糟。

另一方面,把正常定义为平均值,也并不能标定人们的健康状况,许多情况下,平均值也不是临床医生认可的“正常值”或者理想状态一比如体重或者胆固醇水平。人衰老了,躯体功能就会退化,显然不能再用青年人的正常值来衡量,如果承认功能退化引起生理正常值变化,那么什么样的指标调整算是正常的退化幅度呢?难道所有老年人(偏离正常值)都不健康吗?都需要干预吗?其实不然,并非所有的“失常”与“反常”(偏离正常值)的状态都需要纠正或者“治疗”:有些改变(譬如体重下降)是有益的(有利于代谢平衡),另有一些改变(食欲、睡眠减少)与健康评估关联不大。厄尔德(Erde 1979:36)曾指出:

如果拿一位80岁老人与一位20岁的青年相比,或者一名正在跑马拉松的运动员与一个正在睡觉的人相比,他们各自的健康状态如何确定?谁正常?谁不正常?进一步假定你能连续跑两趟马拉松,而别人不能,你的身体状态属于“超常”(超常是一种不正常)的,但是你是健康的。如果智商100算是健康,那么智商140的人(通常被认为是天才)就不在正常范围内了。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正常”是如何建构的,才能最终判断一个人是否正常。

换句话说,“正常”既是可以“被描述的”,也是“难以被描述”的,如果是后者,则取决于当时的知识水平或者那个时代所认可的理论。一种更弹性的观点认为正常有一个宽泛的范围,只有那些处于这个范围之外的情况才被认定为失常(不健康)。而“正常”的边界仍然需要进一步柔性地厘清,这也许需要体验(主观)的因素介入。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