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技论文撰写中常见差错实例分析第2讲表格制做

5/25/2022

马鸣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319

5/25/2022 12:00:00 AM

论文表格制作原来可以这样清晰——医学科技论文撰写中常见差错实例分析


上一篇介绍在撰写医学科技论文题目中出现的一些差错,本篇主要通过实例,分析在撰写医学科技论文进行表格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差错,分析这些差错的性质、特点,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减少与消除这些差错的方法,以供大家借鉴。

1、实例

慢性宫颈炎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在已婚妇女中约有一半以上患有慢性宫颈炎,积极防治宫颈糜烂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某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与单纯西医治疗方法比较,对275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临床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分型参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宫颈糜烂患者的各型分布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



评议问题:实例中作者所提供的两组宫颈糜烂患者资料,在制表内容上是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参考答案:论文中列表的目的是便于读者阅读,把复杂的描述简单化,使读者通过表格数字一目了然,并能抓住文章的重点。有时不看文章描述性内容,仅仅透过表格也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而实例中的表1却达不到上述目的,虽然表中列出了两组宫颈炎患者各型的例数并进行了比较,但读者很难从中看出规律性内容。数据分析列表不仅仅是原始数据的整理,还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与分析,必要时还应对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针对表1资料建议做以下修改(见表2)


该表与实例中表1的主要区别是增加了两组宫颈糜烂患者各型的构成比例。通过两组各型之间的构成比例的比较,很容易地看出了其中的特点:即两组患者中均以颗粒型为主,中西医结合组的单纯型高于西医组。而西医组的乳头型高于中西医结合组。上述特点在实例表1资料中是很难看出的。

为了进一步简化,表2可以进一步修改为表3形式。


2、实例

19983月至200012月某作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28例,并与同期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进行效果对比。作者在治疗开始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评议问题:如何对表1制表形式进行修改。

参考答案: 根据作者所提供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按照科技论文制表要求,建议修改成表2形式。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表格中的主语(即治疗组与对照组)通常放在表的左侧(参见表2)。表1中有关数据,如性别人数,卒中部位患者人数,应计算其相应的百分率,这样便于读者进行比较进而作出正确判断。  某些计量资料的指标,如年龄、伴发病评分、既往史评分,应写明数据代表的意义,如治疗组的平均年龄是(65.8±25.5)岁,即平均年龄是65.8(x),标准差是25.5(s)。因此,在上述几项指标之后应注明(x±s)。


3、实例

某医院妇产科对63例产褥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其中急性子宫内膜炎54例,占85.7%;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7例,占11.1%;急性子宫肌炎2例,占3.2(参见表1)

产褥感染与分娩的方式有关,其中剖宫产发生率最高,自然分娩发生率最低(参见表2)

评议问题:按规范要求上述资料中表1与表2的制作格式,应做哪些修改。

参考答案:本实例中表1与表2的制作格式都需做较大的修改。科技论文中的表格,其作用是配合论文内容描述,便于读者对内容的理解。表1的内容在描述部分介绍的已经很详细具体,再列出表来则显得多余;如果作者欣赏表格,则应将表1相应的描述部分删去。按照制表原则,表l应修改成以下的格式。

制表的基本要点是,读者阅读时很容易,通常就像读一个简单句子。如修改后的表1,目的是说明63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其中急性子宫内膜炎,54例,占85.7。看起来读出来都很通顺。而同样内容在实例的表1中,表格虽然简单,但只有竖读才能理解,而表格竖读的制法是不规范的。

2的问题与表1相似,首先把竖读改成横读,见修改后的表2

观察例数,在论文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制表时必须给予重要而合适的位置。修改前的表1中缺乏总观察例数(63),因而表中的百分比的计算就缺乏依据。修改前的表2中的观察例数,都放在标目后用括号括起,这种做法是不规范的。

4、实例

某作者计划在双胞胎孕产妇中,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即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时,第1胎儿与第2胎儿发生窒息(Apgar7)的情况,观察结果参见表1

评议问题:请你指出表l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修改。

参考答案:①观察的主体,即两种分娩方式应放在表的左侧第一栏,即横标目;观察的指标即窒息发生情况应放在表的右侧,即纵标目。②窒息发生情况,只列出窒息发生例数即可,没必要再列出未发生窒息的例数,因为二者说明的问题是一样的。③建议将表1修改为表2的形式。

5、实例

某作者欲观察某药治疗某病的效果,即用药时间距离开始发病的时间长短与治疗效果,以及与该病的预后关系。作者共观察了141例患者,其结果参见表1

评议问题:根据表1所提供的资料,你认为在资料的分析方法上,可以做哪些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答案:表1所列资料,基本上可以看出,随着治疗开始时间的延长,治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病死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即开始治疗时间在提高治愈率及降低病死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资料整理分析以及制表方法上,尚需要做进一步修改。

  表中时间的分组有重叠,建议按表2中用药距发病时间分组方法修改。 表中占病例数百分率”一栏数据计算如不做进一步分析,与本次疗效观察似无关系,建议删去。③增加各开始治疗时间段的治疗病例数和病死例数,而不是直接列出治愈率及病死率。④总观察病例数不宜在表中标题后面(n=141)。建议表中增加合计一栏。表中数据值不足10例者不宜计算百分比。根据以上建议,表1将修改成表2的形式。

由于表1中不同开始用药时间各组的病例数相差较大,特别是有4个组病例数仅为10余例,据此所计算出的治愈率和病死率,其可信限将会很大,可靠性自然降低,为了避免上述现象,可适当将各组合并,其合并的切割点,应根据临床特点与需要确定。下面以8小时为限,将病例分为2组,其结果参见表3

6、实例

某作者将脑梗死患者240例,按住院顺序分为治疗组180例,对照组60例。全部病人入院后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生理盐水250ml加脉络宁20ml,生理盐水250ml加曲克芦丁0.6g静滴,每天1次。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连续5~7天。两组患者均于治疗10天后判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见表1

评议问题:根据表1所列出的评价内容,在表述方式上,你认为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修改。

参考答案:①作者将治疗效果分为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4个等级,分别做出统计并计算了各自的百分比,作者又列出一项总有效的指标,而且在表下加了一个注解,说明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表中可以看出总有效实际上是基本治愈、显著进步和进步三个指标的合并值,虽然计算方法很明确,但其临床意义却很模糊。应当说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中,“基本治愈”是最明确、最特异的指标。因此,评价治疗效果时,应当以该项指标作为最主要的指标。②表1见效时间()”一项,作者仅列出了两组患者治疗后见效天数的范围,显然这只是一个估计的数值。建议作者采用“平均天数±标准差”的统计方法,该方法还可以进行两组之间比较的显著性检验。③表中括号内的数值为其括号外相应数据的百分比,所有百分比之间小数点后的取位应保持一致。“无变化”一项指标缺百分比值。④表下注解应在表内相应部位做出标记,如在表内“治疗组”

“总有效”项目下,即“(99.3)”旁加一“*”号;然后在表下注解处标出“*”号并注明“与对照组比较”。需要说明的是,在表下注的内容中,不应加入描述性的内容,如该实例中“可以认为两组总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应予以删去。

参考文献:

[1]马鸣岗. 医学科技论文撰写中常见差错实例分析第2讲表格制做[J]. 中国临床医生, 2007, 35(3):23-25.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