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解春说,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初心”和宗旨是为学科建设树一个标杆,一直强调专科排行榜更具意义和权威;相同学科间互比高低,如各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内科相比,疼痛科与疼痛科相较,很容易见上下,而各医院专科排名的总成绩分别叠加,就会“诞生”一个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社会大众普遍关注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但我们更希望大家关注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
十余年来,全国各大医院院长始终关注的也是每家医院各专科排名的变化。
复旦版医院排行榜发布以来,虽然短期内看不出医院排名有大变化,但我们观察到,由于学科带头人的更换、流动,环境的变化,竞争力的加强和各大医院间学科建设方面的你追我赶,导致排行榜排名此起彼伏,变幻莫测。
如今排行榜与发布初期相比,前十名中,除前三名无变化外,第四名至第十名已有很大变化,上下浮动达10名之多,甚至有的医院已跌去十几名。由此证实,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引导下,学科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大医院的重视,不进则退,少进也退的良性循环,已然成为排行榜评价体系的基本逻辑,竞争机制。
记者也观察到了排行榜中的 “黑马之谜”。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如新增学科,就会使参评医院的排名出现较大波动,让某些医院一下子“靠前”很多,“上升”18名,甚至“提高”30名。
高解春说,有人说似乎每年排行榜都会“突然”出现“异常”超前的“黑马”,其实每次真正黑马的出现,都与这一年纳评学科的新增有关,如当年邵逸夫医院成为当红黑马,就与这年新增了全科医学,并与该院该科名列前茅有关;再如,今年中日友好医院、南昌大学附一医院可能成为黑马,也与增加了疼痛科,并分别名列第一、第二名密切相关。
出现黑马的第二个原因是,如某医院引进了一名“强有力”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流动会带动学科建设,所以也会出现黑马效应。
出现黑马的第三个原因是,院士的加入、国家奖的获得和高影响因子的学术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