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法
本研究以“骨质疏松社区规范化治疗”为例,采用文献分析与综述、相关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项目组织文件及项目实施过程内部资料回顾分析,借助 Microsoft Visio 软件绘制事件流程图,对 CHS 开展重大疾病的诊疗服务过程中其上下游及外部环境进行梳理和反思,绘制出可用于指导实践的“CHS 围绕重大疾病开展单病种诊疗服务的 ROAD?MAP”。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诊疗服务 ROADMAP骨质疏松开展诊疗服务的ROADMAP 绘制,见图1。
2.2 骨质疏松可治疗
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机理机制表明,对其开展防控已具备有效的干预方案。(1)基础措施: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均衡膳食;适当户外活动;慎用骨代谢药物;戒烟限酒、防止跌倒。(2)药物干预:a.骨吸收抑制剂:主要针对
破骨细胞的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而减少骨的重吸收。如:降钙素、双磷酸盐和雌激素;b.骨形成促进剂:针对成骨细胞的药物,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以促进新骨的合成。如:甲状旁腺激素;c.骨矿化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用药,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补充骨基质成分。
2.3 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疾病进展在数量和后果上产生的危害证据明确,需要被重视,如图中②,(1)疾病分类: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 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 5~10 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 70 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2)可诊可治: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通过测量骨密度和脆性骨折情况确诊是否患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可以通过补充钙剂、抗骨质疏松药物、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和恢复[2];(3)发病群体基数庞大:全世界约有 2 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的第七位,预计到2050 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
2.4 国际上对骨质疏松的重视
各国开始展开对骨质疏松的人群危害治理,如图中③,(1)世界骨质疏松日的设立:1996 年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立,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并将世界骨质疏松日定为每年10 月20 日;(2)全世界都在行动:a.美国:2001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并于 1999 年发布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指南第 1 版,2008 年发布第 2 版,2010 年发布第 3 版,2013 年发布第 4 版,增加椎体骨折评估方案;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应用;更新钙剂、维生素 D 和药物治疗方案。2014年 4 月,美国骨质疏松基金会(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NOF)发布了新版(第 5 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指南,强调无症状椎体骨折的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性;更新钙剂、维生素 D 和药物治疗方案;剔除了药物治疗周期;骨转换生化指标在评估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意义[3-4];b.日本:1999 年日本骨矿研究协会组建了研究小组,负责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制定,并发表了第 1 版“骨质疏松治疗指南”,由于指南的指导效果不理想,在2002 年时被修订,自上一版更新之后,日本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期,迫切需要解决骨质疏松的问题,日本骨质疏松症协会在 2006 年推出“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治疗指南”,强调预防、覆盖继发性骨质疏松,提出药物治疗标准,对每种治疗进行分级推荐。随着骨质疏松研究的不断深入,日本骨质疏松协会于 2011年年底对 2006 版指南进行了修订。主要进行了药物治疗标准的修订,更详细地描述了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新药物治疗的评估等;c.英国:英国国家骨质疏松症指南工作组(The National Osteoporasis Guideline Group, NOGG) 曾 在2008 年颁布了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并在 2013 年进行过一次更新。2017 年该指南工作组受英国国家健康保健研究机构(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指派,对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和管理再次进行了广泛地证据回顾,进行了新的推荐,指导医务工作者对于绝经后女性及50 岁以上男性的骨质疏松症的评估和管理,以预防脆性骨折;d.意大利:意大利骨质疏松、骨矿物质代谢和骨疾病协会(SIOMMMS)重新修订了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风险评估、预防和治疗指南,该指南于 2016 年在线发表于 Reumatismo 杂志上[5];(3)中国行动:1986—1990 年骨质疏松第一个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990 年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成立,1992 年中国第一届国际骨质疏松会议召开,同年《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创立,1995 年《骨质疏松学》出版,2001 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分会成立,2008 年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创立。在原国家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领导下,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编的《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临床诊疗指南》在2006 年12 月出版。2009 年启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诊疗指南》的更新计划,并于2011 年出版。随着该领域学术上的迅速发展和对疾病的更深入了解,对原指南进行更新势在必行。2017 年 9 月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刊登了新一版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6]。
截止 2013 年,全球共有 37 个国家发布了骨质疏松指南,包括欧洲国家21 个、北美国家2 个、亚太国家8 个、拉美国家2 个、中东及非洲国家4 个。同时,各地还发布了若干区域性指南,例如欧洲地区的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IOF,北美地区的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 NOF,亚太地区的中华医学会,拉美地区的拉美骨矿物代谢协会SIBOMM,中东及非洲地区的中东和北非骨质疏松共识MENACO 等。
2.5 中国在骨质疏松上开展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5.1 中国骨质疏松群体基数庞大:潜在负担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迫使骨质疏松防控干预迫在眉睫:如图中④,(1)中国骨质疏松群体数量基数重大,目前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已超过 2.1 亿人(约占总人口的 15.5%),65 岁以上人口近1.4 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0.1%),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早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 5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据估算 2006 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近 7 000 万人,骨量减少者已超过2 亿人。尽管缺乏新近的流行病学数据,但估测我国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人数已远超过以上数字;(2)潜在负担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骨质疏松发生髋部骨折后1 年之内,死于各种合并症者达 20%,而存活者中约 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并且骨质疏松的护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费用高,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
2.5.2 我国骨质疏松的防控迫不及待:如图中⑤,(1)防治指南落地:2011 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诊疗指南》出版;2017 年 9 月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刊登了新一版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2)防控知识公众推行:2011 年 6 月为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降低骨质疏松危害,将正确的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和信息提供给公众和媒体,原国家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了《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2015 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启动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由国内运动医学专家编订的“健骨操”,通过强化髋部、脊柱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部位的骨骼耐受性,预防骨质疏松,降低摔倒发生骨折的风险。
2.6 上海市将指南转化为医疗服务提供系统的行动方案上海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将骨质疏松防治指南内容,按照医疗服务供方不同功能定位进行分工上的分解和分配,见图中⑥。
2.6.1 一系列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规范骨质疏松症的社区防治工作,提升家庭医生健康管理能力,促进社区人群骨质健康,预防和减少老年人失能和残障。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本市骨质疏松社区诊疗管理规范试点项目的通知》 旨在通过对骨质疏松社区诊疗管理规范卫生经济学效果的评价,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骨质疏松规范诊疗管理模式。
2.6.2 将防治指南转化为不同医疗机构的分工:骨质疏松规范化诊疗推行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组织,促使《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落地并实施,上海国际医学交流中心和上海市社区卫生事务管理中心根据骨质疏松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管理方面,通过自愿报名、区 (县) 推荐和擂台选拔相结合的方式,遴选出 20 家左右上海市骨质疏松诊疗管理规范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根据《上海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管理规范(试行)》和《上海市骨质疏松症双向转诊规范(试行)》的行动方案来执行。与此同时,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科委员会在本市具有骨质疏松专科诊疗特长的二三级医院中,通过与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自愿申报和擂台选拔的方式,遴选若干上海市骨质疏松诊疗管理规范转诊试点医院(以下简称“试点医院”),与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对应合作关系,探索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以疾病为纽带的全科专科结合模式。
2.6.3 相关政策文本: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文《关于开展本市骨质疏松社区诊疗管理规范试点项目的通知》(沪卫计基层〔2014〕17 号)、《关于印发本市骨质疏松社区诊疗管理规范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2015〕13 号;上海国际医学交流中心发文 《关于参加骨质疏松社区诊疗管理规范试点项目汇报的通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发文《本市骨质疏松社区诊疗管理规范项目试点工作要求与事项安排》。
2.7 某医联体将行动方案转化为执行方的具体工作流程华东医院与颛桥社区在外部环境仍在准备阶段开始进行探索,以学术协同为工作推进抓手,以业务协同为项目实施目标,制定医联体共同治理骨质疏松的项目执行计划书,见图中⑥。
2.7.1 协作目标:华东医院与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医联体,旨在探索一个高效的骨质疏松综合防治联合体模式,该模式由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共同构成,同时研究出一整套适宜在社区开展的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技术,通过制定骨质疏松门诊调查问卷,建立骨质疏松健康档案信息,最后搭建起老年人骨健康的监测随访系统。
2.7.2 分工执行:华东医院开展《骨质疏松综合防治联合体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推广研究》,联合颛桥社区,落地研究项目,具体指开发《骨质疏松门诊调查问卷》、《骨质疏松症健康档案信息》。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内嵌学术问题及结构化的问卷,将学术探索与临床工作推进相结合,开展骨质疏松宣传、重点人群摸排、风险分级、临床确诊和后续管理工作。